昨天讲到范雎到了秦国一年有余,未被秦王召见,有一天在大街上听到秦国要出兵齐国的消息,于是就打算给秦王上书,今天我们继续往下讲。
范雎在书中写道:”罪臣张禄听闻:‘英明的君主立政,有功劳的奖赏,有能力的做官,功劳大的人俸禄丰厚,才能大的人爵位高。’
所以没有才能的人不敢滥竽充数,而有才能的人也不会被遗弃。
现在臣已经在秦国一年了,如果认为臣可以用,愿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听听臣的看法;
如果认为臣没用,留下臣又有什么用?
要臣说的有道理,采纳与否,主公做主;如果臣说的不对,请杀死我也不晚。“
秦王早已经忘记张禄,看到来信,就派人召到离宫相见。
秦王还没到,范睢先到,看到秦王的车后,假装不知道,故意跑到车前面,宦官上前追他,说:“大王来了。“
范睢故意说:“秦国只有太后、穰侯罢了,哪里有大王?”仍然往前走。
正在争吵的时候,秦王已经到了,问宦官:“为什么与客人争吵?”
宦官把范睢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也不生气,于是迎入内宫,用上宾的礼节接待,范睢谦让。
秦王让左右的人退下,跪下问:“先生有什么指教寡人?“
范睢没说话。
一会儿,秦王又跪地请求,
范睢还是没说话。
如此三次,秦王说:“先生是不屑教寡人,还是认为不值得跟寡人说话?“
范睢回答说:“从前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遇到周文王,一番谈话,就被拜为尚父,最终用姜子牙的计谋,灭商而得天下。
箕子、比干身为贵族,极力劝谏,商纣王不听,商朝于是灭亡。
这没有别的原因,信与不信的区别而已。
姜子牙虽然是外臣,而被周文王信任,所以王业归周,但姜子牙也被封侯,传之世代;
箕子、比干虽然至亲,而殷纣王不信任,所以就算死了也没办法救商朝。
如今,臣是外臣,而我所想说的,都是兴亡大计,或者关系至亲骨肉。
不说吧,就救不了秦国;想说吧,又怕遭遇箕子、比干的灾祸。
所以大王三次问我都不敢回答的,不知道大王是否信任我。”
秦王听了范雎的话,再次跪拜。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我们明天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