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古典的《不上班咖啡馆》。
上期节目我们讲完了木子的故事,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是王鹏和天蓝的故事。
之所以要把这两个人的故事放在一起讲,是因为他们俩在同一家公司,而且这家公司开始裁员了。
这家公司是著名的IT大厂,在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时代,一直都以算法和工程师文化闻名,是程序员趋之若鹜的地方。王鹏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当年校招的时候顺利进入这家公司,在之后的几年里,互联网风头正劲,投资追捧,公司有大把的钱投入技术开发,程序员的地位自然也高,王鹏本以为这样的美好生活可以持续很久。可是这几年环境不好,公司越来越艰难,最终做出了裁员的决定。这天,王鹏亲眼目睹了同事被裁,虽然暂时还没裁他,但他却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晚上,没有人敢准时下班,大家一直等到九点多领导走了,才准备离开。就在这个时候,王鹏收到了同事天蓝的短信,邀请他到咖啡馆坐坐,王鹏自然赴约。而这家咖啡馆,当然就是“不上班咖啡馆”。
天蓝是公司营销运营部门的,大学读的中文系,也是通过校招入职的,但很不幸,这次她被裁了。胖子老板听到了他们俩的对话,竟然说裁员是好事,不是坏事,这让两人极为惊讶,然后胖子老板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到了三十多岁,年龄不是价值,专业不是壁垒,公司不是家。紧接着胖子就开始解释。
在上班的头五年,专业成长快,精力也足够,每年收入都有上升,所以我们很容易认为,收入和年龄会一起增长。但是等你工作了六七年,专业上的成长放慢了,体力也下降了,你没法赚那些掉头发、熬大夜的钱了。这个时候,收入的上升也会放慢,这就叫“年龄不是价值”。
胖子认为,王鹏虽然是程序员,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复制粘贴的工作,壁垒也在越来越低。王鹏当然不同意,觉得程序员是很专业的学问,可是胖子却觉得程序员当然需要专业,但是壁垒确实越来越低。所谓专业,本质其实是“信息差”,胖子让王鹏回忆:过去几年,你自己想想,有多少时间在重复工作,多少时间在提高信息差?你手头的项目里,技术难关有多少?一旦新的语言出现,我们要从头学习,一个年轻人有人教的话,多久能替代你?
就这还不算,还有技术的进步,AI就在后面疯狂追赶,这个冲击也很大。
我们可以想见,很多企业一旦研发出技术流程,肯定会大量雇用实习生或年轻人,他们更聪明,又站在很高的起点上,性价比高,而且因为年轻,愿意用更长时间等待一个好机会。
很多公司的老板或领导喜欢称呼员工为家人,其实这是非常不妥的,员工也不应该把公司当成家,原因很简单。家人那是血浓于水的关系,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愿意付出一切去守护的人,可是我们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这样吗?很明显不是啊,我们作为员工,如果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是会离开公司的,同样,公司如果遇到困难,第一个想的也是裁员,家人之间怎么可能说断绝关系就断绝关系呢?而且你知道吗?中国的公司,平均年龄才2.97年。有人统计过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也就只有40年,最近还在变得更短。而你的工作时间,至少有个三四十年。一个人一辈子换六到七家公司,很正常。公司没法当家。
你发现没有?对于大部分职业,30~40岁就是一生工资最高的一段。不仅是中国,全世界的所有打工人都这样。社会学家把这段年龄,叫黄金年龄。人的体力和流体智力(包括记忆力、反应能力等)在30岁时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再加上30岁以后很多人都结婚生子,原本不多的体力又要分出去一部分,经济压力也暴增,原来积累的那点技术含量就有点顶不住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35岁危机。但我们还要注意,你的晶体智力,也就是你对语言、社会、环境、常识的理解能力,说大白话,就是你会做人,能判断事物的能力,却会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一直到75岁才停止。随着晶体智力的上升,你对于行业、技术、组织、人的整体理解能力会持续上升。这种能力是年轻人比不上的。公司不放心把复杂项目给年轻人,因为他们相对毛躁,对整体理解不够,看问题容易偏激。这就是软实力的竞争力。
软实力上升的另一个好处,是人际网络的拓展。人际是一个持久的积累,没法省时间。一位关键时刻愿意帮你的大佬,一群并肩打过几场大仗的伙伴,这种关系不是新人能替代的。而且关系网络会因为投入越多而越强。这也是越过30岁以后会持续变得增值的东西。
所以这个时候,要么是提高专业能力,让自己单位时间更值钱。要么是做管理,让自己能用别人的时间创造价值,甚至自己创业。要么换个地方,释放自己过去的专业……30+的职场人,可以有6条新出路:
1. 专业线:成为领域内专家
2. 管理线:在组织中成为管理者
3. 转型线:带着积累去新的行业、岗位,进体制(做公务员、考事业编)
4. 平衡线:先以家庭为重心,度过经济压力期再找机会
5. 自由职业线:以自己的热爱为抓手,创造自己的职业
6. 创业线: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
看到这六条路,天蓝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决定尝试自由职业。之所以选择自由职业,除了她不想被人管,也不想管别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是中文专业出身,当年做品牌和运营,是想延续文学梦的,而且她对营销也不感兴趣,所以想更自由一点。
与天蓝很快确定新方向不同,王鹏却陷入了沉思:
他在北京有家,有孩子,还有房贷。创业和自由职业都风险太高,首先排除。他老婆现在就去了一家国企,工作压力小很多,正在走平衡线。所以留给他的,只有专业、管理和转型。该怎么走呢?他一时没有结论。
胖子给了他们俩一人一张打折卡就忙去了,他们两个又聊了会儿就分开了。
天蓝去了大理,在这里确实享受到了自由,但是职业还没摸到边,她一开始想的是:做一个号,做一门课,出一本书。
一开始她闭关做了一门课,可是购买的人很少,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其实更多的是沾了平台的光,而不是她自己有多厉害。那就出本书吧?
她挑了一堆各种价格的写书课,最终有一个班承诺能对接编辑。编辑给她一个写书策划表,在“作者介绍”一栏下面,就是“影响力”,要求提供全网粉丝数和过去获得的荣誉奖项,如果没有,需要你承诺自购三千册。本来还指望靠写书带点名气,结果编辑们还都指望你出名带书呢。
继续往下填,“目标读者”和“核心交付”更加让她填不下去——如果写工具书,课都卖不出去,书谁会买呢?如果只写自己的故事,又有谁看呢?
那就试试自媒体吧!
她现在不是在大理吗?她就想做一个旅游号,她发了一个帖子:三十岁单身大厂女青年,走上自由不归路。这个帖子确实吸引了不少点击,让她一下涨粉上百,可是后继乏力,即便有人私信她,也都是问的大理的住宿问题,然后就没回音了。她折腾5小时做出来的内容,只有几十阅读量,她意识到,旅游博主这条路走不通了。
那要不做个读书账号吧?结果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读书博主可实在是太卷了,有人每天早起读书给大家听,有人每天直播八小时卖书,有人自己写脚本、录视频、剪辑、加花字特效一条龙,还有无数人“万字讲透一本书”……自己拿什么跟人家竞争呢?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
那该怎么办呢?天蓝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状态,自由职业的自由带给她的是迷茫和焦虑,孤军奋战的她这才意识到,自由的滋味也不好受,那么,天蓝接下来又会选择做什么呢?王鹏又会如何转型呢?下周我们接着聊。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不上班咖啡馆》,古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