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1月14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要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审判质效、改革成效的标准,把暖民心的“小案”、顺民意的“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张军要求,用心用情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所谓‘小案’,主要是指那些常见多发、更贴近群众生活的各类案件。对这些案件的裁判是否公正,‘感受’的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我们裁判者自己。实际上,侵扰到社会安宁、群众生活的讼争,哪有一件‘小案’?!”“小案”连民生更连民心,“小案”蕴含“大政治”的道理就在于此。
张军表示,“小案”常见,类案很多,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明确,“依法”办理不难,却未必能真正“办好”。最基本的是在管不管、是与非、宽或严等法官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内,秉持司法良知,作出恰当的选择、裁判。“‘人民的心’就是司法良知。”张军指出,秉持司法良知,就要融入敢于善于引领法治进步、助推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期盼、促进社会公众法治意识养成的时代内涵。
张军强调,要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办好教育、就业、医疗、安居、养老、婚姻家庭、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要能动用好法律和司法政策,切实解决好一些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所急所盼,把工作做在平时,努力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遭受违法犯罪侵害案件逐年走高。张军强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抓前端、治未病”,就要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审判职能,特别是将工作重心放在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案件,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深入研析案件反映出来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做深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治本工作。各级法院要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融合优势,把“三合一”少年审判工作不断做优做强。
一段时期以来,涉诉信访仍是各级法院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提出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做实“有信必复”工作,再难也要做到、做好,严格落实7日内程序性应复尽复、3个月内实质性答复、未办结的每月反馈进展。
张军强调,“有信必复”决不是形式、姿态!各级法院院长要带头接访、包案化解“骨头案”,申诉多年的疑难案件要尽力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律师、街道社区等多方参与,摆事实、举证据、释法理,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靳昊 | 编辑:段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