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关于武松的传说
2023-07-10 13:45  浏览:351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108个好汉中,要数武松故事最生动。但小说毕竟是小说,《水浒传》只是施耐庵根据一些简单原形,经过他的丰富想象力和写作技巧加工而成的文化产品。因此,厚厚的一本《水浒传》,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杜撰和虚构的,梁山108个好汉真有其人的为数不多。

        武松的故事亦是如此: 三碗不过岗,井阳岗三拳打死吊睛白额老虎; 大闹飞云铺; 血溅鸳鸯楼......  都属作家虚构。

        武松故事的原形(素材)是: 历史上的武松确有其人,生于公元1055年,北宋时期河北邢台清河县人。《临安县志》、《杭州府志》、《西湖大观》、《浙江通志》等史籍中,都客观地记载了杭州提辖武松的侠义之举,但他並没有上梁山落草为寇,也没有井阳岗打虎,大闹飞云铺,血溅鸳鸯楼等故事。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幼年无依无靠,只能在江湖中跌爬滚打,所幸武松天资聪颖,学到了一身武艺拳脚,在杭州涌金门一帶卖艺谋生。由于武松相身长八尺,貌堂堂,一彪人才,喝酒吃肉食量极大,力大无穷,能单手举起500斤重石臼轻轻放下,面不红气不喘,英勇非凡。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便邀请武松入府,给了他一个都头的差事。与《水浒传》中类似,武松重情义、知感恩,但凡受人恩惠,必当为其赴刀山蹈火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杭州知府高权对武松有知遇之恩,武松自然也没有辜负高权的信任,在职期间,武松倾心竭力,屡立奇功,后被高权提拔为提辖,成为高权的左膀右臂,《水浒传》中"武都头"、"提辖"一说即源自于武松的真实经历。

        知府高权兢兢业业,仁政爱民,秉性耿直,得罪了朝廷权贵被罢杭州知府官职,武松失去了依仗,並受牵连也被免职,又重新走上居无定所的街头卖艺生涯。

        新上任的杭州知府蔡鋆是当朝丞相蔡京之子,走马上任后,整日欺男霸女、鱼肉百姓,做尽伤天害理、丧尽天良之事,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人们称蔡鋆为恶贯满盈的"蔡虎"。武松作为侠义之士,一心替天行道,自然容不下如此小人作恶一方。摸清了蔡鋆每日的行动路线后,武松埋伏在"蔡虎"必经之路,待蔡鋆现身后,武松上前连砍数十刀,蔡鋆当场毙命,为杭州老百姓除去一只"吃人的老虎"。实际上小说《水浒》中武松连喝三大碗酒,井阳岗三拳打死一只老虎,指的就是武松杀"蔡虎"。武松杀的"人虎",虽然不是井阳岗的山林"老虎",但是要杀有权有势,护卫森严的"人虎"蔡鋆,没有三碗不过岗的打虎勇气,没有高超的武艺是不可能成功的。大奸相蔡京痛失爱子,自然不可能放过武松,入狱后的武松受尽酷刑,不出几日便惨死在狱中。

        武松行侠仗义、替天行道,为杭州百姓除去恶霸"蔡虎",这给作者施耐庵获得了写《武松打虎》生动情节的灵感来源。想必是施耐庵不忍英雄惨死在狱中,在书中给了武松出家在杭州六合寺当和尚,安享八十晚年、寿终正寝的良好结局。

        武松死后,杭州百姓们感激他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在杭州西冷桥畔为他修建了一处墓地,墓前立一块石碑,碑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南边是南朝名妓苏小小之墓。            1942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三人出资重修武松墓,依照原碑1:1的比例复原,甚至连浮雕纹饰都不马虎,可见其精细程度,这座壮士墓也为秀美西湖平添几分英武之气。如今西冷桥畔游人如织,武松墓也已成为人们缅怀英雄必去景点,供后人对"行者"武松无限追思。

*本文参考资料:

①浏览器/朱景年文。

②百度知道。

发布人:c27e****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