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生的故事
有位台湾友人的祖上是贡生、是拔贡生,他希望我谈谈贡生的故事,说是“愿听其详”。
贡生是从在学生员(即今之在校学生)里择优选拔的。古早的“读册囝仔”(读书的孩子)经考试合格始得“入泮”即入学,成为在学生员(俗称秀才)。在学生员又分廪生(享受伙食补贴的学生)、增生(增广名额而招收的学生,相当于“扩招生”),廪生和增生都有定额,在定额外录取(相当于“计划外招生”)的学生叫附生。所以古早“诸生”的意思不是“各位学生”而是廪生、增生和附生“各类学生”。但是,“诸生”不包括私塾(“私立学校”或“民办学校”)的学生显失公平。贡生分拔贡、优贡、副贡、岁贡和恩贡凡“五贡”。在科举仕宦之途,五贡属“正途出身”(另有捐纳而得的“例贡”不在此列)。五贡里,拔贡初定每六年、后改为每十二年(逢酉年)选拔一次,当个拔贡,“难能可贵”呀!清代大才子袁枚讲过“拔贡与状元”的故事: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状元黄轩是安徽休宁人,乙酉年上江学使梁瑶峰举行拔贡考试时,黄轩“头晕目眩,握笔一字不能下”,错失了十二年一次的拔贡机会。可是,他后来中的可是状元哩。
值此九月开学季,我告诉友人说:同孩子说说祖上是拔贡生、是优秀生,也说说若遇考试失利也要努力、终会取得最好成绩的。我说了、他听了,我们都满心欢喜。海峡两岸的师辈长辈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对孩子们心同此心。
(2018年9月6日记于北京)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并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文史功底深厚。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收录了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50篇文章,用简短的篇幅、简洁的语言讲浅近的道理,描述和论述海峡两岸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
《话说两岸》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个历史的小片段,形成了对两岸关系大历史的强有力佐证与补充。
京彩台湾推出《话说两岸》有声版,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促进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 bjs 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