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位于新疆西北部、伊犁河谷东端的一座边陲小城,素有“草原明珠、新疆酒乡”的美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30余个民族的群众聚居于此。当地人常言,新源意为“新开拓之原野”。
作为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新源县近年来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前不久,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新源县召开,其间,记者深入该县进行采访。
资源布局一盘棋
新源县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启动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后,新源县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县域医疗资源布局。
新源县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县医共体党委书记孙福华介绍,新源县人民医院牵头县域东部7家乡镇卫生院、县中医院牵头县域西部4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2个县域医共体,在工作上有交叉也有侧重。县人民医院牵头将急诊急救和慢病专科建设覆盖到县域11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院则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主,推动乡镇卫生院中医康复专科发展。
壮美的那拉提景区位于新源县东部的那拉提镇,距离县城约80公里。夏秋季节是那拉提的旅游旺季,也是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的“高压季”。旅游最高峰时,景区单日游客超过5万人,医疗需求剧增。进入6月,各乡镇的牧民也和成群的牛羊骏马一起,转场到丰美的水草旁安营扎寨。启动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后,新源县加快步伐,将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打造为县域医疗次中心。
“县委、县政府和医共体总院对我们的扶持力度非常大。”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张伟福说,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启动后,县委为该卫生院增加20个编制。作为医共体总院,新源县人民医院在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成立县域急诊急救次中心,投入290万元购置腹腔镜、麻醉机等设备;下派优秀管理人员任副院长,组建业务团队下沉帮带,每周根据需求下派专家坐诊、带教。
为了更及时地服务游客和牧民,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还在广阔的夏牧场搭起毡房,设置巡诊点,抽调20多位医务人员组建4支马背巡回医疗队。巡诊医生布尔兰说,在夏牧场,出现骑马摔伤、牲畜顶伤、急性肠胃炎等的患者很常见。进入6月后,医疗队平均每天救助二三十人。
过去,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只能开展简单的外科手术;如今,在医共体总院的帮扶下,已能开展阑尾切除术、胆囊摘除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等下腹部手术。据了解,2022年,该卫生院的门诊量为7.5万人次,门诊人次同比增长了40%(急诊人次占20%),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0%,成功抢救急危重患者412名。“保障辖区各族群众和游客的生命安全,我们有底气了。”张伟福说。
新源县西南部的肖尔布拉克镇卫生院同样“身负重任”。肖尔布拉克镇是一片天然酿酒生态区,又是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的团部驻地。境内的西域酒文化博物馆、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等景点常年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镇卫生院既要为当地农牧民服务,还要为兵团人口、酒厂职工和景区游客服务,辐射人口3万人。
在医共体内,肖尔布拉克镇卫生院是新源县中医院的重点帮扶对象。肖尔布拉克镇卫生院旧址改造成了旗舰中医馆,配齐检查检验设备和中医特色治疗仪器,储备300余种中药,开展推拿、足浴等10余种中医适宜技术。同时,自治区和县级专家团队定期坐诊,使当地群众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如今,新源县每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由县级医院“一名院领导+两个专科科室”包联指导,“一院一策”开展帮扶,先后建成阿勒玛勒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阿热勒托别镇中心卫生院中医民族医康复中心和吐尔根乡卫生院的健康教育中心等。“我们规划通过‘特色引领,先建标杆,再树典型,覆盖县域’的方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新源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周开平说。
乡村一体稳网底
“签了合同,缴了社保,我们的身份从农民变成了城镇职工!”谈到近几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新源县那拉提镇村医谢虎泉满脸喜悦。
孙福华介绍,过去因为收入少、保障低,新源县乡村医生离岗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稳住乡村卫生健康工作网底,新源县积极探索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村医从“个体户”变成“单位人”,村卫生室的人员、绩效、业务等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当前,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新源县每年为考核评定优秀的村医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目的是激发村医的工作积极性,让村医有奔头。那拉提镇有25名村医,目前9名村医有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张伟福表示,这一人数将随着优秀村医的增加而逐年递增。
谢虎泉说,近几年,每月固定发放的财政补助增加了,他的收入也明显增加了。通过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定期培训,以及卫生院每月至少2次的包联指导,他提高了诊疗水平,掌握了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过去每个月来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只有几十人,现在几乎每月上百。”谢虎泉说。
孙福华介绍,在自治区乡村医生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新源县财政为乡村医生每人每月增加550元补助。这样一来,乡村医生岗位补贴每月至少1350元,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乡村医生每月达到1750元。在那拉提镇,乡村医生2020年的平均收入为5.5万元,2022年为10.93万元,收入翻了一番。
谢虎泉比过去忙碌了很多,既要坐诊,又要入户,每天都起早贪黑。“忙点好呀!”他说,“老百姓满意了,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
这两年,新源县的乡镇卫生院也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全县统一优化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今年6月,全县乡镇卫生院人均发放绩效工资约600元。
新源县的乡村一体化,既将村卫生室和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也在远离乡镇卫生院且医疗需求集中的区域建设分支机构,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村里去。
喀拉苏村是别斯托别乡的农牧业结合村,村里老年人多,原来的村卫生室狭窄低矮,就医环境差。今年,当地在喀拉苏村建设卫生院的延伸机构——喀拉苏村医疗卫生中心,服务附近的多个村庄。该中心占地约1667平方米,服务大厅建筑面积约为160平方米,配套用房面积约为55平方米,设有全科门诊、心电图室、B超室等。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定期来中心坐诊,居民有需要还可预约县级专家来中心坐诊。
医防融合建闭环
至今,新源县已经连续7年在全县开展全民健康体检。“通过分析几年的体检大数据,我们发现新源县疾病谱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占比达到50%以上。”孙福华表示,这两年,新源县从全民健康体检入手,对居民开展诊前、诊中、诊后全周期服务,上接医共体总院,下联乡村医生,形成了慢病患者医防融合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体系。
开展慢病医防融合管理的第一步是在各乡镇卫生院打造智能健康小站,实现一站式体检。记者在新源县慢病管理医防融合试点乡镇——阿勒玛勒镇卫生院采访时看到,健康小站配备了自助检测一体机、眼底检测仪、糖化血红蛋白仪、心电图机、B超等设备。居民通过扫描身份证自动登记个人信息,根据语音提示即可开展健康自测,体检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
“除了健康体检外,门诊就诊、健康义诊也是我们开展慢性病筛查的主要途径。”阿勒玛勒镇卫生院副院长郁丹介绍,对于筛查发现的患者,会转到卫生院全科诊室进行确诊,难以确诊的转至县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断。
明确诊断后,卫生院再对慢病患者进行评估分级,按照病情严重和复杂程度实施“红、蓝、绿”三色动态管理。轻症患者标注绿色,转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管理;普通患者标注蓝色,在卫生院接受治疗;病情严重或复杂的患者则标注红色,转至医共体总院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继续管理。
孙福华介绍,目前县级医院的35名主治医师及以上专科医生,以“1+N”的模式,包联全县13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指导家庭医生开展工作。同时,县级医生定期在乡镇卫生院坐诊,帮助慢性病患者双向转诊。目前,全县在管慢病患者有4.18万人,规范管理率超过90%。
此外,新源县投入200万元,在阿勒玛勒镇卫生院建成医养结合养护中心,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病治病、无病疗养”服务模式。养护中心收住65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和失能老人等,由专业的护工和医护团队进行照料。
71岁的牧民沙合别克·艾山别克大叔,在养护中心已入住了1个多月。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长期在家庭医生指导下规范管理。因为无儿无女,生活无人照料,选择来到养护中心。养护中心的最低收费为每月2500元,考虑到沙合别克大叔的困难,卫生院为其减免了部分费用。
养护中心定期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日常提供用药指导、中医理疗、康复等医疗服务,以及餐食、娱乐、运动、看护、洗护、翻身拍背等照护服务。“像我这样的孤寡老人,能住在这里,心里特别踏实。”沙合别克·艾山别克说。
除新源县外,新疆设立了5个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和3个候补试验区,以“1+5+3”模式推进试验区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处负责人介绍,9个试验区遍及南疆、北疆和东疆,涵盖城市和农牧区,目标是探索真正符合新疆实际的基层卫生发展路径,总结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最终惠及全疆居民。
文:健康报记者 高艳坤 特约记者 刘青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