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一度成为世人追捧的世外仙境,阡陌交通,鸡犬相吠,闻有外人,争相观之,封闭的桃源,自给自足的桃源,实际上还原的是混沌初开以求温饱的人类现状。
自给自足,不求世俗功名,不为外世看法而移心,可是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甚至都不给人们思考的机会,瞬息万变,朝不保夕,为了适应社会,为了温饱生存,不得不轮轴转转转,猛然回头,惊觉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在想要的生活和实际的生活中徘徊思考,偶入丰子恺的《坐等花开》,原来还有另一种生活,娴静等花开,已近桃花源。
最后一章《此生已近桃花源》,收录作者的游记生活,在此处,暂时脱离尘世,变得简单快乐。他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明明知道是虚幻的,但是大家都喜欢读一读,就是为了在喧嚣的尘世中取得片刻的宁静,如此一般。
其实,桃花源不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世外状态,还代表着一种看淡世俗的心态。八月的桂花,头一天还没有丝毫动静,像是约好了似的,一夜花开,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静下片刻,突然顿悟,这便是桃花源的意义。
看丰子恺的《坐等花开》,大多数人会先入为主,以丰子恺在文化届的地位来评价他散文的成就,其实不必太过注重形式,而需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他文字的意义。
比如在《春》里,大多文人写春,都是描写春的美好,春天像个小娃娃,蹦蹦跳跳地来了,春天来了,脱掉厚厚的棉袄,孩子们争前恐后地跑出家门寻找春天的痕迹,杨柳,炊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在丰子恺的春里,有些许不美好,乍暖乍寒,白天大太阳可穿春天的短袖,傍晚凉意侵袭,忽感棉袄可暖,这样是很容易感冒的,对于人体来说,并不美好。
万物生,不仅代表花草树木,也代表虫儿和病毒,虫儿不妨碍我们的生活,尚且可以归类于可爱,但病毒的生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作家总是多愁善感的,能着手生活的细小微处,有着细腻的感想,见风不是风,见雨不是雨,意欲作他想,总是多情趣。而丰子恺的情趣里,又包含一份看透世事的禅意,娴静之中包含一份闲趣,闲趣之中透着一股明白劲,原来人世不完美,终该看破。
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春夏秋冬四季轮换,如同生命一样,遵循自然,静待花开。每一个人,都是一朵花,总会有开放的时刻,也会有凋谢的终点,看透,领悟,最终到达自己的桃花源。
《坐等花开》,花开花落,以花为媒,以命为喻,在植物的规律中看透生命,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