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改善,百姓实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增进民生福祉,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势再复杂、挑战再严峻,这一根本宗旨不能模糊。
打好“服务”牌,用心用情用力惠民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未申报就收到稳岗返还资金,疫情之下就业必须稳……2020年是攻坚克难的一年,在防控疫情压力巨大的背景之下,政府从企业发展考虑,从求职就业人员的需求出发,多措并举,切实做好了“服务”,惠及了民生。
打好“改革”牌,把民生难点变成亮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是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能否解决好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补齐发展中的民生短板,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从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到城乡养老金制度逐渐并轨;从教育公平的深入推进再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无不彰显着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重视。改革举措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幸福民生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打好“融合”牌,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发展是基础,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没有发展,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党过去的奋斗历史也告诉我们,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所以,在惠及民生的举措中,还要考虑到举措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东医养结合的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银发之忧”,也让医养健康产业动能十足。正是这样的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相结合的一系列举措,让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选调生#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