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一篇优秀留学文书要解决的7个问题
2020-10-06 12:10  浏览:80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篇不错的文书应该尽力解决以下问题:针对性、专业性、逻辑性、真实性、简洁性、独特性、优美性、思想性。

针对性

毋须多言,当然是学校要求写什么、写多少,我们就应该照办。尤其对于跟自己背景和期望非常Match的学校,务必严格按照要求撰写。以MIT金融为例:

MIT Master of Finance最新文书要求:


三个问题,分别限制200词,每个问题有明确要求。在严格按照要求回答问题的同时,要照顾到The mission of the Master of Finance program at MIT Sloan is to cre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rincipled, global financial leaders with state-of-the-art training in modern finance theories and methods.

但是,在两种情况下,我倾向于打破部分规矩。

其一、对于自己明显录取不到的项目,也就是所谓的“彩票项目”,可以冒险多写一点内容,多些机会陈述自己的动机、能力、品质等。就比如MIT的金融,曾有过一篇Essay 500字的要求,我也帮学生写到过600多字、但是压缩在一页之内,最后也成功拿到录取。

由于最后的Essay是转成PDF上传,只要控制在一页之内,招生委员会一般不会也不能帮你数具体的字数。

其二、对于自己明显可以录取的项目,可以“嚣张一点”。撰写的素材很多,舍不得删,那就少删一点;需要撰写新材料,懒得有针对性的写,可以少写点。

是否按照别人的规矩写,自己决定,后果自负。

另外,无论自己属于以上哪种情况,都应该首选满足学校字数、字体、格式等要求。但是,对于具体的要求,也完全不必太死板地遵守。比如MIT的第一个问题中提到的Include achievements in finance, math,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s, as applicable.

有的学生是会计学背景,很难在math,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s等方面有拿得出手的材料,如果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在finance, math,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s方面平衡,显然就是自曝缺陷。

倒不如在finance方面深度挖掘,其他方面穿插描述。所以,在最终的200字回答中,代表math,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s的内容可能就是三四个词,比如基于STATA做了什么data analysis云云

基于历史的实践经验来看,这样处理是基本没有大问题的,而且往往是你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专业性

创作文书,希望在回答对的情况下,寻求独特性。但是寻求独特性,有可能会让自己脱离专业的本质。

比如,做金融,希望聚焦于某个确定的行业,以展示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或者用这个行业(比如环保、养老、教育等)来佐证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加入这样的元素可以让自己差异化,也容易给人一种视野狭窄的感觉。处理不好的话,也有可能把过多的篇幅用来叙述其他,而不是金融。这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寻找独特性是更高的追求,确保申请什么专业就讲什么范畴的内容才更根本,两者需要慎重权衡。

展示专业性,切忌大而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希望寻求把所有做过的事情逻辑严密地衔接起来。结果就强行给不同的经历建立关系,这是不专业的。

所有的经历都在一个逻辑链条上,是一种美。过往经历涉及专业的方方面面,是另外一种美。这不能理解为你对未来做什么思路不清、没有规划。你只需要通过文书告诉学校,在体验过人生之后,找到真爱。

这就是事实,怎么可能人人都规划的那么精准?

或者,你根本不必去解释。什么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现在悔不当初。去说自己做对了什么,在哪里做对了,怎么做对的,以后打算怎么做。能用积极的词汇,就千万不用消极的表述。没有人会喜欢怨气


逻辑性

逻辑性大家都明白,建议很简单。如果不同经历之间没有明显逻辑性,就算是用总分总的方式,把所有的经历简单地罗列出来,招生官看着一目了然,足以。

如果总分总不行,就加小标题。比如,第一部分标题是motivation;第二部分标题是preparation,下面可以有次标题,比如finance,mathematics,programming;第三部分标题是why school;第四部分标题是career goal;第五部分是contribution等。

这么做损伤了文章的思想性,但是稳妥、无差错。

真实性

只要文书有发挥的空间,比如1000多字的要求。关于essay字数控制,大家可以参考HotEssay小编娃之前为大家分享的文章。

每段经历都可以详尽展开,比如可以讲自己怎么获得数据,使用什么方法处理了数据,处理数据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面对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寻求解决方案。

考虑过用哪些模型来解决问题,分别的效果如何,是否能把不同的模型结合起来使用,结合后的效果如何,还能有哪些方向的改进,未来计划怎么做。

或者,对于行研,调研过哪家企业,发现其有哪些方面的问题或优势,是否有说服团队针对相应的问题和优势做深入的访谈和分析,访谈了谁,结果如何,对结果是否做了展示,效果如何,最终作出什么决策。

适当选择做事过程中的一些节点,详细描述,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做事的严谨性、研究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领导力等;另一方面,通过细节的描述,证实事情的真实性。

申请者中,总会有人把不是自己做的事情,描述成自己所为。由于不了解其中细节,只能泛泛而谈。真正做过的,自然要通过详细的细节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简洁性

文书要求的篇幅有限,比如150,200,500等,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非常考验功夫。

所以,相同的意思尽量不要在行文过程中重复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尽量压缩到一两句话中同时讲完。

比如,我这里有这么一位同学,在文书第一段用147个词,讲了自己的学校背景、一场意外、厌学导致GPA低的事情、通读Beat the Dealer研究Blackjack记牌策略的事情(从三个维度讲了这个策略的有效性)、通过读Beat the Market: A Scientific Stock Market System而喜欢上金数和量化投资的事情。

用不多的篇幅,传递丰富的信息。招生官在读的时候,我相信也会很畅快,自然对文书的评价不低。

简洁性应该是贯穿全文的。

材料写好后,尤其英文材料写好后,往往是舍不得删减的。在中文环境中稀疏平常的事情,在英文环节中让人颇有一种高端的错觉。这个时候,应该要看着每个句子,每个段落,反复问自己“它是不是一定要存在?删掉有什么影响?”问着,很多东西就可以消失。

如果这样还不行,就拿着1000字版本的文书去改500字版本,只要舍得,总会改出来,且越改越痛快。

独特性

文书的独特性应该是一种追求,而不是必须达到的状态。我这里指的独特性是类似上面提到的通读Beat the Dealer研究Blackjack记牌策略的经历这种。

为了让动机不平淡,我和学生曾用羽毛球大赛引入对金融的喜爱,用弹钢琴的例子引入对量化金融的胜任,用男友偏爱可口可乐的例子引入对MKT的思索。

也有例子是,直接用简单的一句话说明喜欢代数几何,用对未来职场状态的向往传达对某专业的热情。

更多时候,仅仅只是就专业而言专业。在你看来独特的行文,在招生官那里都是稀疏平常。所以,这种追求不应以奇、以怪为落脚,而应以真、以实为起点。

真实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引发你深刻思考的事情,如实记录并与申请专业适当结合,就能实现独特性。

我们期望自己的文书独一无二,又倾向于过度拘泥于前人的经验、别人的范式,当然难逃其臼。试着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经历写出来,可能就预示着独特。

当然,读某专业最真实的想法如果是为了赚钱,这个并没必要明说,因为大家都有这么朴素的目标


优美性

相同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文书对用语优美性的看重程度,在我看来是递减的。因为,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述的内容构成文书的核心部分,留给考究用词、优美语言的空间并不多。

尽管如此,也要想尽办法改善用词和表达。

思想性

文书(PS或SOP或Essay等)不同于简历,最好不要成为简历的简单扩充、事实罗列。招生官透过简历和成绩单,已经知道你有什么。他所不知道的是,你做了这些事情,你想什么?你要通过文书告诉他。

比如,有人做了金融实习心生厌恶,有人恰恰相反。

通过文书的具体陈述,招生官看到过往经历对你的塑造、对你的影响,看到你面对问题的反应、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看到你的人品、个性。

他们在没能与你相见之前,就只能通过文书来听你说,与你对谈。你要借助这仅有的机会让对方在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感到后生可畏,期望与你促膝长谈。

这些都是通过你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反应表现出来,我理解这是一个人所不自觉散发出来的思想性。

文书做到这一点很难,做人做到这一点更难!


发布人:b13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