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构建治理新生态 打造生活共同体——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见闻
2020-09-25 09:30  浏览:960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报记者 赵晓明 通讯员 张为科

  “诗情画意笔下生,小庭春院入画来。”近日,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举办“秀庭院 美家园”最美庭院擂台赛。擂台赛上,村民秀出了一张张庭院的照片,花木草石皆用心,每一处都是风景。一方方庭院,在村民心里胜过诗和远方。

  唐村镇是省级文明镇,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以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以组织群众为抓手,树立了文明乡风,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水平。

  厚植家风民风,文化融入生活

  走在唐村镇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在社区还是村庄,家家户户门口挂着一个精致的小木牌,上面用醒目字体写着家风家训。“永言孝思,思孝维则。”这是西颜村孔丹丹家的家训,四世同堂的家里,孝亲敬老,妻贤子孝,一家人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过得其乐融融,他们的家训也成了街坊邻居教育子女的样板。

  “门风正了,村风也就正了;村风正了,人心也就正了。”谈起家风,西颜村党支部书记李作猛如是说。

  近年来,唐村镇立足本土,寻求文化基因,厚植家风民风。从2014年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家风家训收集、整理、宣传、教育活动。由村“两委”牵头,走街串户收集整理家风家训,并在各村文化广场进行宣传展示。目前,唐村镇近5000户群众在家门口挂上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家风家训成为了唐村人的一块文明招牌。

  在唐村镇文化广场,每逢周末,总会看到30余位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兴村说唱团,吹拉弹唱,自编自导,把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的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编的词都是咱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事,真唱到咱老百姓心坎儿里去了。”唐村镇王炉村村民王昭俊说。

  兴村说唱团里,年龄最大的团员已经82岁了,每到传统节日或农闲时节,百姓舞台上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通过兴村说唱团,一件件好政策变得生动鲜活,党的关怀、新风良俗、好人好事在老百姓之间口耳相传。

  为了推动传统文化走进乡村,唐村镇每周五开办“兴村讲堂”,持续提升镇村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每周末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建立了马庄记忆小院等8个青少年成长基地,每周六、日组织中小学生进基地学习,通过开展阅读、文体、科普以及户外游戏、拓展训练、劳动实践教育等形式,累计参与中小学生近2万人次。

  倡导民事民办,文明浸润心田

  金秋时节,在王炉村村委会,村里正为2名大学新生举行欢送会。通过利用村里群众自发捐助的邻里互助金,给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生们准备了梦想基金,让他们梦想起航。“看着以前领取梦想基金的大学生,感到非常羡慕,一直激励着我好好学习,让我砥砺前行。”今年成功考取山东理工大学的王德成告诉记者。

  “邻里互助互相关爱,也让我们王炉村的村民关系更加和谐。”说起邻里互助,王炉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普自信满满。据他介绍,不同于向社会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王炉村成立了全市首个乡村邻里互助金,用于村内的邻里互助,奉献爱心的也都是在村居住的村民和热心人士。邻里互助金进一步拓宽了为民服务渠道,树立了邻里和谐新风,有效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今年端午,唐村镇65岁以上的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享用“敬老幸福餐”。这已经是该镇第四年举办端午敬老活动,村党员干部靠前服务,现场向老人们宣讲惠民政策、介绍村庄变化、回答老人关切。全镇3962名老人中,参加的有3515人,参与率达到了88.7%,“敬老幸福餐”已然成了唐村人的一个幸福念想。

  据唐村镇党委书记张洪岩介绍,唐村镇活化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推行了邻里互助工作机制,建立起镇、村、街、户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群众成立邻里互助队,守望相助、文明互促,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目前,唐村镇29个村居均建立了邻里互助服务中心,600多名村民加入邻里互助队,开展清洁家园、村民说事、勤学课堂、爱心护童等服务活动420多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形成了文明互促、平安互守、矛盾互解、困难互帮、邻里互助的良好局面。

  推动共治共享,治理化解烦心事

  近日,以“最美唐村人,舞动新时代”为主题的唐村镇第六届广场舞大赛暨“最美唐村人”颁奖典礼在唐村梦想小镇广场举行,11支参赛队伍共100余名队员登台亮相。比赛期间,为20名“最美唐村人”获奖代表公开颁奖。通过挖掘身边的好人善举和道德闪光点,传播了乡村正能量,为建设文明富美唐村提供了精神动力。

  80后包街党员潘玉海此次获评“最美唐村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潘玉海第一时间主动到村报到,无论是卡点值班、消毒消杀,还是代购物资、捐款捐物,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村民也纷纷为他点赞。

  河头村老支书孔德付也是“最美唐村人”之一。退休后,孔德付并没有只享受悠闲的生活,而是参与了兴村参事会,为村集体尽心出谋,为老百姓舒眉解忧。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更是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入户沟通。“老支书热心参与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善于抓住重点,击中矛盾的关键,处理事情既合情又合法,大家都很信服。”河头村村民孔召学说。

  据唐村镇党委副书记饶志茹介绍,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唐村镇各村成立了兴村参事会,建立了与群众日常谈、与村干部月恳谈、社区双月谈、镇党委季度谈、重要事项及时谈的兴村恳谈制度,分层次开展恳谈50余次。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4年来辅助完成民生项目279项。

  为进一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唐村镇创新推行了“邻里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把老百姓的需要作为工作出发点,由包街党员和邻里互助队员“吹哨”,包括解决群众诉求的“求助哨”,集合群众开展互助的“冲锋哨”,交流分享经验做法的“宣传哨”。

  小麦即将进入灌溉期,唐村镇西颜村有群众反映村南麦地由于管道老化浇不上水,包街党员齐如松了解情况后立即“吹哨”,村“两委”班子带头解决,共修理管道1470米,保障了群众灌溉需求。“把村民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实实在在解决好居民的琐事、难事、烦心事。”齐如松这样说道。

  饶志茹告诉记者,“吹哨”后,镇、村、街、户各个层级立即响应报到,包括解决问题立即报到、发现问题主动报到、日常恳谈情感报到,实现了服务群众理念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进一步完善了全镇各类服务群众事项收集、研判、化解、督办的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身边的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25)


发布人:dbfa****    IP:120.244.8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