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相遇,李白洒脱不羁且自信放光的形象就已深深地浸入了高适的脑海中,而高适的沉稳也深深地吸引了李白。
后来的相逢,两人也确实有过争吵。在扬州,高适觉得以李白的才华,耽于十里春风酒肆,简直是暴殄天物。李白虽然不以为意,但也并没有与高适不欢而散,而是让两人在一番灵魂与思想的激烈对撞之后,更明白了自己在这时代的定位:
他们路子不同,高适的人生稳中求进,练武读书不辍;李白则是依靠着远超大部分人的天赋与才华,剑走偏锋,用流连歌舞场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名气。但是他俩都明白,一直保持学习,保持信心,才是一步步走向梦想中的长安的途径。
他们的友情贯穿了整部电影。虽然李白性格大大咧咧,有时刚给高适写完信邀请他去相聚,转头碰面时又忘了写了信这回事儿,但是每次高适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仍然会端着酒盏,一把搂过对方的肩膀,向众人介绍:“来来来,这是高三十五,我最好的朋友。”
是啊,我们生活中的至交好友,不一定和我们是相同的脾性。有的不善言辞,有的长袖善舞,但不论怎么样,我们来到世界上,就是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交各种各样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像个孩子一样睁大双眼,去用心体验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长安三万里》,用高适和李白两个人物,向我们阐述了这一点:只要用真心对待朋友,性格上有一点差异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影片其实是适合孩子与大人一起看的。小孩能从中领略主创团队们搬上银幕的繁盛长安,万里绵延的锦绣河山,同时温故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古诗。
但是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初出茅庐的、历经沧桑的,在看到李白和高适一生所经历的坎坷后,其实心中能旷达不少。
李白:我们后世看他惊才绝艳,誉为诗仙,谁又能在不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知道他因出身而不能参加科举,因只被当作一个御用文人而苦恼,甚至最后因参与了永王的谋反而被流放夜郎呢?如果不是电影的铺陈,我可能对他的痛苦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怀才不遇”这个浮于表面的形容,又怎能了解到他在出世入世之间的拉扯与挣扎呢?
高适:幼时父亲早亡,渤海高氏家道中落,高适只能蛰居梁宋之地,初入长安,举荐无门,应试不第,从年轻的他身上丝毫看不出未来三品大员、一方节度使的样子。而后来戍边,亲眼见到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巨大反差,内心又怎能不挫败和煎熬?
影片戳破了这些著名诗人头顶上的光轮,让我们看清就算在光环之下,他们的双脚也常常陷入泥泞之中,殊难拔出。
然而,便是如此,又如何呢?
高适最后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沉着冷静的心态,最后成就了“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