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 (1918-1933)
4.1. Als Weimarer Republik wird der Abschnitt der deutschen Geschichte von 1918 bis 1933 bezeichnet, in dem erstmals eine parlamentarische Demokratie in Deutschland bestand. Diese Epoche begann mit derAusrufung der Republik am 09.11. 1918 und endete mit der Ernennung Adolf Hitlers zum Reichskanzler am 30. Januar 1933.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从 1918 年到 1933 年德国首次存在议会民主制的时期。这个时代始于 1918 年11 月 9 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并结束于 1933 年 1 月 30 日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帝国总理。
4.1.1. 所谓“议会民主制/die parlamentarische Demokratie”,
4.1.1.1. 就是政府首脑需要获得议会的支持才能工作,而这种支持一般通过信任投票的方式得到体现 (用另一种表达,就是Misstrauensvotum/不信任投票)。这体现了“Demokratie/民主”精神,是“法国大革命 / die franzoesische Revolution (参见1.7.3.)“ 的成果之一。
a. „Demokratie bedeutet, dass man zu Kompromissen bereit ist. „/民主意味着, 人们准备好了妥协。
b. 民主, 也意味着,“最不差”。
4.1.1.2. 议会民主制的政府一般拥有多个党派。
4.1.1.3. 这就是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 当初竭力想避免的一种政治体制。并且,
a. 为此,他还挖空心思地“创造”了“缺口理论/Lueckentheorie (参见3.1.1.1.a.1.3 注11) “;
a.1 结果是, 军队和政府听命于皇帝,而非帝国议会,更不会是选民。
a.2 帝国议会, 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共和”,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b. 为此,他和“der Deutschnationalisten/德意志民族主义者 (3.1.1.1.a.1.1)”合作,建立“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 参见3.2。
4.1.1.4. 这也是“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1914-1918)”后,外有美国人要求的,内有德国人自己也要求。终于, 民主/Demokratie”在德国开始”真正落地了/praktizierte Demokratie”。
a. In der Weimarer Republik verstehen sich die Abgeordneten vor allem als Kontrolleure der Regierung.
在”魏玛共和国”,议会的议员主要将自己视为政府运行的的“监控者”。
a.1. 避免当权者(如总统, 总理)独裁,为所欲为。
o 这也就是“共和制/Republik(1.7.3.1.a.1)”和”君主制/Monarchie(1.7.3.1.b.1) ,亦或是“君主专制/Absolutismus”(参见1.8.6.8.a.2)”的主要差别。
a.2. 确实, 只要看看他们他的议会辩论,就知道,做个决定很难,很“没有效率”。因为议会要讨论,要妥协, 要达成共识。。。都需要花很多时间。
4.1.1.5. 有一点是明确的,“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1914-1918)”后,“ 德国”(3.2 注12)政治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没有任何政党,没有任何政治理念占有明显优势。 直到“魏玛共和国/die Weimarer Republik(1918-1933)“末期,“纳粹党/NSDAP”打破了这个局面,一枝独秀。
a. NSDAP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Deutschen Aribeiterpartei) , 即“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又称“国社党“,“纳粹党/Nazi“。
a.1. 这是成员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政党, 是个“人民党/Volkspartai".
a.2. "纳粹党/NSDAP" 树立了勇于进取的政党形象, 能解决经济危机、重建道德、秩序,并恢复德国的荣耀。
a.3. "纳粹党/NSDAP" 还把希特勒打造成魅力四射、机智过人的形象。
a.3.1. 主管宣传的是戈贝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这个海德堡大学/Universitaet Heidelberg的哲学博士/Ph.D.,是打造希特勒的主创。
a.3.2. Goebbels verschreibt sein Leben komplett seinem Fuehrer, den er verehrt ./戈培尔将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他的领袖,他崇敬他.
b. “纳粹党/NSDAP”是属于“右翼/rechts”党派。而且是”极右/rechtsextrem”.
b.1. 以“法国大革命/die franzoesische Revolution (1.7.3)”为例,
b.1.1 支持"民主/Demokratie"、"自由/Freiheit", 支持"共和制/Republik"(1.7.3.1.a.1),为"革命/Revolution"的一方,进步的, 属于“左/links”;
b.1.2 反之,为"右翼/rechts"。所以, 拿破仑“称帝”,是"倒退/restauration"(参见1.7.3.1.b)属于“右”。俾斯麦“缺口理论/die Lueckentheorie”(3.1.1.1.a.1.3), 也是“右”。
b.2 共产党,是独立于上述左、右两翼的 (参见3.4.8.1.b.2)。
4.1.2. 由于这段时间施行的宪法, 又称之为【Weimarer Verfassung /魏玛宪法 】(正式名称是“Die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s/德意志国的宪法”)是于1919-06-31,在Weimar召开的”国民议会/die Nationalversammlung””(又称为Weimarer Nationalversammlung/魏玛国民议会。第一次国民议会,参见2.6.3: 法兰克福保罗教堂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称。
4.1.2.1. 其正式的国号为“Deutsches Reich/德意志国”。
4.1.2.2. “Weimarer Republik/魏玛共和国”这一称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
4.1.2.3. Zahlreiche Verfassungsartikel waren direkt der Paulskirchenverfassung von 1849 entnommen und flossen ihrerseits wieder in das heute geltende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ein.
【魏玛宪法】中的许多条款直接来自于1849年【保罗教堂的宪法/Paulskirchenverfassung】(2.6.3.2)。并且, 今天现行有效的“联邦德国/BRD (1949-1990-- )“的【基本法/Grundgesetz】里, 也还保留了一些【保罗教堂的宪法】的条款。
a. 不得不承认, “1848年革命(2.6)”在”德国”(3.2 注12)是非常超前的。当时提出的方案,只是一个框架而已。只是时机未到。所以, 我们老祖宗讲的,“天时、地利、人和”是很恰当的。
a.1. 民主/Demokratie--- 挂起 (2.6.3.2.d) ;
a.2. 宪法/Verfassung--- 【保罗教堂的宪法/Paulskirchenverfassung】(2.6.3.2);
a.3. 共和国/Republik --- 挂起 (2.6.3.2.d).
b. 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的“实用主义/pragmatisch”,也使得“民主”的落地受到了阻碍 (参见3.1.1.1.a.1.3)。
b.1. 越来越觉得,“大人物“的格局和心理健康,关乎一个国家的整体走向。
b.2. 对身处“公门”(3.4.7.3.b.3)的人来说, 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参见 3.1.1.1.b.2)
c. 【魏玛宪法/ Weimarer Verfassung (1919) 】,是“德国第一个民主宪法/die erste demokratische Verfassung fuer Deutschland”.
c.1. 距离上一次【保罗教堂的宪法 / Paulskirchenverfassung】 (2.6.2.2)的尝试 70年, 还经历了一场战争(der erste Weltkrieg,1914-1918,参见3.4.2),才得以落地。
c.2. 民主的“德意志民族国家/der demokratische deutsche Nationalstaat” 终于有了“基础/die Grundlage “ , 即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
c.3. 这是“魏玛共和国”第一阶段(1918-1923)的最大贡献!
4.1.2.4. 提到魏玛, 就不得不提到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他在魏玛定居,并终于魏玛。和他相关, 还有
a.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
b. 荷尔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ölderlin,(1770—1843)。这又是一个和海德堡/Heidelberg有关联的人,属于最著名的德国浪漫派诗人/ bedeutendsten deutschen Lyrike。和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有过交集。
o 国人对荷尔德林的认识, 大都源自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的引用:
“Voll Verdienst, doch dichterisch,wohnet der Mensch auf dieser Erde. ”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4.1.3. 在“Weimarer Republik/魏玛共和国”,
4.1.3.1. 有两任总统
a. Friedrich Ebert (1871-1925),总统任期(1919-1925)。
o 在他任上, 【 Weimarer Verfassung /魏玛宪法-1919】(参见4.1.2)落地!
o 顺便说一句, Friedrich Ebert也是来自Heidelberg (参见3.4.8.4).
b. Paul von Hindenburg /兴登堡(1847—1934),总统任期(1925-1934)。
b.1. 他对“魏玛共和国”持保留态度,且更多的是留恋“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参见3.2)”时代,尤其是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在位)时代。
o 他是属于“保守党/ Konservativen”(1.7.3.1.b),和俾斯麦/Bismarck (1815-1898)一样(3.1.1.1.a.1),偏右(4.1.1.5.b.2)。这点,可以从他“出任”过“军事独裁/Militaerdiktatur“(3.4.5.2.c) 的经历,可以看出来。
b.2. 在他任上,1933年希特勒当上了内阁总理/Kanzler, 开始了Nazi-Deutschland/纳粹德国时代(1933-1945)。
4.1.3.2. 在“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 (1918-1933) ” ,剩下的“东普鲁士“成为“普鲁士自由州/der Freistaat Preußen” (参见3.4.8.2.c.2).
4.1.3.3. “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 (1918-1933) ”也被套上源于【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参见3.4.8.3)两幅枷锁:
a. 解除武装 /Entmilitarisierung(3.4.8.2.a);
b. 战败赔偿/Reparationen (3.4.8.2.b)。
4.1.3.4. 整个“魏玛共和国” (1918-1933),却跨越了两个痛苦阶段:
a. 1922-1923, 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b. 1930-1933, 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Wirtschaftskrise/Great Depression
4.2. “Weimarer Republik/魏玛共和国“第一阶段(1918-1923)
4.2.1. 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困难重重,在寻找着 让“德国”(3.2 注12)经济获得重建的机会。
4.2.1.1. 于是, “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种“消极抵抗/der passive Widerstand”的做法,即"通货膨胀/Inflation", 希望藉此让德国在国际上不再拥有可以被接受、可用于支付的货币,借此方式摆脱“战争赔款/Reparationen(3.4.8.2.b)”。
a. 用Sebastian Haffner 的 书【von Bismarck zu Hilter/从俾斯麦到希特勒】中所提及的奥地利作家茨维格/Stefan Zweig(1881—1942)的话,“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像1919年至1923年之间的通货膨胀那般, 将德国中产阶级调教得愿意接受希特勒”。
a.1. "通货膨胀/Inflation", 这是一把“双刃刀”。一方面,借此可以摆脱“战争赔款/Reparationen(3.4.8.2.b)”, 但这个实在是上不了“台面“的“君子“做法;同时,另一方面,也让”德国“百姓深受其苦,尤其是,让中产阶级失去了辛苦积蓄的财产, 也失去了对国家的信任!
o 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健康状况,尤其是儿童,极度恶化。
b. 此时的“德国”(3.2 注12),濒临崩溃 (甚至,1923年也称之为“das Kriesenjahr/危机年“),处于“内战/Buergerkrieg”的边缘。
b.1. “Putschversuche erschuettern Deutschland.”/一次次未遂的政变动摇着德国(魏玛共和国)。
o 还发生了一连串政治人物遭到"谋杀/Mord" 的恶性事件, 如我们国人熟知的Rosa Luxemburg (1871-1919);Karl Liebknecht,1871-1919;。。。还包括内阁总理、外交部长。
b.2. 其中一次,是发生在1923年11月9日。希特勒/Hilter(1889-1945)试图利用”魏玛共和国(1918-1933)”的"危机/die Krise"发动"政变(未遂)/Putschversuch", 意在像意大利墨索里尼/ Mussolini(1883—1945)一样,利用暴力夺取政权。 史称“啤酒馆(慕尼黑Bürgerbräukeller)暴动“, 又称为“希特勒(未遂)政变/Hilterputsch(versuch)”。这是希特勒第一次引起广泛注意。
b.2.1. „一次大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后, 希特勒留在了”德国“(魏玛共和国)。参见3.4.7.3.a.2 。
b.2.2 希特勒/Hilter(1889-1945) 是1921年7月,担任“纳粹党/NSDAP (4.1.1.5.a)“元首。
b.2.3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1921年还是1923年, 希特勒的国籍还都是“奥地利(2.4.3.1.a 注6)”。直到1932年, 他才获得“德国”(3.2 注12)国籍。
b.2.4 最终"政变/Putsch"失败,希特勒等数位”纳粹党/NSDAP(4.1.1.5.a)”领袖遭逮捕。
b.2.5 参与此次“未遂政变/Putschversuch”, 还有一个“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德国的军事独裁者/OHL(die oberste Heeresleitung)之一, Ludendorff (1865-1937). 参见3.4.5
b.3. 1923年1月11日, “um die Erfuellung der Reparationsleistungen sicherzustellen/为确保赔偿金得以支付, 法国和比利时 出动10万军队“占领鲁尔区/die Besetzung des Ruhrgebietes”, “酿成“鲁尔危机/Ruhr(gebiets-)kampf ”.
o 经过时任外交部长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的努力, 占领结束于1930.
c. 某种意义, 可以理解为,“德国”(3.2 注12)没有履行“战争赔款/Reparationen(3.4.8.2.b)“的条件,即稳定局势。
o 想到一点,如果你光想着“泄愤”,“做事不留有余地”,把对手逼到绝路,到最后, 你也还是未能得到你想要的。 就像此刻的“德国(魏玛共和国)”,他就“躺倒”了(参见3.4.8.1.a)。更为严重的是,为二十年后的“二战/der zweite Weltkrieg (1939-1945) “ 留下隐患。
4.2.1.2. 别无选择的“魏玛共和国”总统Friedrich Ebert (1871-1925),在这个“危机时刻/ “Krisezeit“, 1923年8月, 任命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为内阁总理, 结果仅仅100天就下台了 (魏玛共和国时期, 总理的任期都非常短, 从中也可一窥“日子不好过呀”!)。
a. 这在当时是一个“Himmelfahrtkommando/送命的差事”, 因为整个国家处于“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后最困难的时期。用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自己的话,这是“politischer Selbstmord/政治自杀“,他赌上了自己“政治位置/die politische Stellung”、甚至生命 (已有总理被谋杀。参见4.2.1.1.b.1).
a.1. “鲁尔(区)危机/Ruhr(gebiets-)kampf (4.2.1.1.b.3)”开始了几个月,没有要结束的迹象;
a.2. 可“消极抵抗/der passive Widerstand”(4.2.1.1)政策已经让年轻的“共和国“难以承受 ;
a.3. “Hyperinflation/恶性通货膨胀“已达高点(1923)
a.4. 。。。
b. 他当总理后的第一个决定(1923年9月)就是无条件地结束“消极抵抗/der passive Widerstand”政策(4.2.1.1)。
b.1. 这是需要理性和勇气的抉择!需要“担当/Mut zur Verantwortung”!
o 基于其信念和价值观, 包括他的善良(我坚信!“身在公门好行善”,参见3.4.7.3.b.3)他做了”最不受欢迎的决定/eine hoechste unpopulaere Entscheidung. “ 可这又是此时此刻最应该做的,早就应该做的!
o 每每想起在同名电视片中, 当他说出这个“终止决定”时的表情,让我感慨万分!他是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了。这也让我看到, 在这种“议会民主制/die parlamentarische Demokratie”中,要做个决定是多么多么困难!(参见4.1.1)
b.2. 当然,他也因此背上了“骂名”,因为“终止消极抵抗/Abbruch des passiven Widerstandes“(4.2.1.1)。
c. 他带领了“魏玛共和国” "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die Krisenherde unter Kontrolle zu bringen",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
c.1但还是没有赢得“信任案/Vertrauensfrage”或者” Misstrauensvotum/不信任投票 (4.1.1.1)”,于是上任百日后,黯然下台。
o 令人不胜唏嘘。
o 是的, 这也是”民主/Demokratie”,必须接受。
c.2. 但是, “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1918-1933)进入了黄金二十年代/die goldenen 20er Jahre der Waimarer Republik. ”
o Die Rede von den „goldenen zwanziger Jahren“ bezieht sich auf „die stürmische Entfaltung eines neuen Lebensgefühls und die eruptive Freisetzung schöpferischer geistiger Kräfte in einem kurzen Jahrzehnt denkbar weitgehender Freiheit und großer Vielfalt des geistig-künstlerischen Schaffens“./ 所谓“黄金二十年代”是指“在短短十年内,一种新的生活态度的风暴式发展和创造性精神力量的火山爆发般地释放,具有可想象的最深远的自由和精神意识创作的巨大多样性。“
4.2.2. Bauhaus /包豪斯 (1919.4-1933.7)
4.2.2.1. 首先,“das Bauhaus/包豪斯”(是das Staatliche Bauhaus zu Weimar 的简称) 是作为一个”艺术学校/Kunstschule”,由Walter Gropius (1883-1969), 1919年4月,在魏玛成立。
a. 现在, “das Bauhaus/包豪斯”更多的是用来指代“modern Architektur/现代建筑“,是形式和功能平衡、和谐的建筑。
o 还包括”艺术风格/Bauhausstil”, 代表现代,简洁,清晰 (schlicht und schnoerkellos),多种材料的应用。
o 所以, 也被称之为“die Avantgarde der Moderne/现代艺术的前卫”
b. 和其他艺术学校不同,“das Bauhaus/包豪斯”不仅涉及艺术/Kunst, 还涉及手艺/Handwerk、建筑/Architektur。所以,学生在这里要学手艺,还要学设计。
o 在包豪斯,艺术性要和应用性相结合。也就是,“Im Bauhaus lernt man also Dinge zu entwerfen, gleichzitig schoen, funktional und innovative sind”/在包豪斯, 学生们学习设计兼具美观、功能性、创新性的东西.
o 此外, 还必须可以批量生产, 这里其实还包括了艺术和技术(可制造,可批量制造性)的和谐性。
4.2.2.2. “Das Bauhaus/包豪斯“的宗旨是, “die Architektur als Gesamtkunstwerk mit den anderen Künsten zu verbinde. “ /将建筑作为整体艺术作品与其他艺术相结合. 正如Walter Gropius 1919年,在其“创世宣言/Gründungsmanifest” 中所说: „Das Endziel aller bildnerischen Tätigkeit ist der Bau“/一切艺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建造.
a.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这个来自俄国的“Blaue Reiter/蓝色骑士“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可以是“包豪斯”最有影响的成员。
4.2.2.3. “In der Zeit der Weimarer Republik galten Lehrer, Schüler und Bewunderer des Bauhauses als „links“ und „internationalistisch“. Politisch rechte Parteien lehnten das Bauhaus von Anfang an ab”.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包豪斯”的教师、学生和推崇者被认为是“左翼”( 参见4.1.1.5.b.1)和“国际主义者”(是否是因为【魏玛宪法-1919】)。“右翼”政党( 参见4.1.1.5.b.2)从一开始就拒绝“包豪斯”。
a. 这也就好理解了, 为何希特勒/Hilter(1889-1945)上台后, “包豪斯”就关闭了。许多成员流亡海外/Exil,也把“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o NSDAP/纳粹党(4.1.1.5.a)是极右/rechtsextrem(4.1.1.5.b)的.
b. Walter Gropius (1883-1969)最后到达美国,成为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 “wird Leiter der Harvard School of Design.“。
4.2.2.4. Das historische Bauhaus stellt heute die einflussreichste Bildungsstätte im Bereich der Architektur, der Kunst und des Designs im 20. Jahrhundert dar. 【Lexikon/辞典】
今天,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包豪斯是20世纪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4.3. 魏玛共和国第二阶段(1924-1929), „黄金二十年代/die goldenen 20er Jahre“
4.3.1. 美国开始以一种对“德国”比较有利的方式(作为债权人)来涉足欧洲经济:
4.3.1.1. “德国”向美国借钱;用以支付英法“战争赔款/Reparationen(3.4.8.2.b)”;
o 德国人也因此有“钱“,用于经济复苏/Wirtschaftsaufschwung。换句话,“Amerikanische Dollar haben den deutschen Wirtschaftsaufschwung in den goldenen 20ern finanziert.“/美元为德国在黄金二十年代德国的经济繁荣提供了资金。
4.3.1.2. 英法向美国偿还战债 。
4.3.1.3. 说到底, 美国银行向全世界提供贷款。
4.3.2. 又是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 只不过此时是 “魏玛共和国”的外交部长/Außenminister (1924-1929),之前他当过100天的内阁总理(4.2.1.2)。他是使德国,在“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后,恢复国际地位的主要人物。
4.3.2.1. 他的外交政策宗旨是:利用苏联同美、英、法等国矛盾,搞东、西方“平衡外交”,“摆脱外交孤立,用“和平的方式“修正【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3.4.8.2)/die außenpolitische Isolierung Deutschlands zu beenden und eine Revision des Versailler Vertragesauf friedlichem Weg zu erreichen.”
a. “平衡外交”,和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的外交政策有的一比(参见3.1.1.2.a),都是理性/vernuenftig、务实的/prgmatisch,因此也愿意做适当的妥协/der Kompromiss.
a.1. 在没有武力保护下,他利用几个“条约“/ ”计划“,成功地拆散了”反德同盟“。他是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程度上, 如我们历史上的苏秦、张仪。
o 尤其是,1926, 【Locarno Vertraege/洛迦诺条约】
a.2. 接受“德国”(3.2 注12)战败这一事实,因为他能抑制住自己的“民族主义”意愿,创立合理的外交政策,并有复兴的信心,而非“消极抵抗/der passive Widerstand”(4.2.1.1)。
a.2.1 在外交领域,他一直遵循一个观点,就是“合作/Kooperation“, 是要“in einer grundsaetzlichen Uebereinstimmung/在基本意见(价值观)一致的前提下”, “die Perspektiven der anderen Machte mit einzubeziehen/考量到其他国家的观点”。
a.2.2 忽然觉得, 这不是我们在和他人讨论问题是需要遵循的开放原则吗?不要只想着自己的目标,要共赢!
o 我认为, 他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又尊重合作方,还能够忍辱负重!(俾斯麦就是这样的人,参见3.1.1.1.b.2)这样的人, 是能成大事!
b. 他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恢复“和法国关系的正常化/ Normalisierung der Beziehungen zu Frankreich ”。
b.1. 因此, 他和法国外交部长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Friedensnobelpreis(1926)”.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德国人 (参见4.3.2.1.a.1)。
o 此时, 距离“一战/erster Weltkrieg (1914-1918)”停火,也就几年时间;距离一片混乱、危机四伏的“恶性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4.2.1.2.a.2)”也只有两三年时间!
c. 他是有执行力的人,行动果敢。 在他带领下,“德国”(3.2 注12)在1926年成为 “Völkerbund/国际联盟(1920-1946)“成员(参见3.4.8.1.b.3.1),重新回到”Staatengemeinschaft/国家共同体”, 成为”国际大家庭中平等的伙伴/ein gleichberechtigter Partner in der Voelkerfamilie“.
d. 他对“德国”(3.2 注12)的贡献, 我认为也是可以和“二战”后的阿登纳/Konrad Adenauer (1876-1967)相比肩的 (参见2.6.3.1.c.1.4).
d.1. 修改了【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参见4.1.3.3);
d.2. 解决了“战败赔偿/Reparationen (3.4.8.2.b)“;
d.3. 重新回到了“国际大家庭“中,“ 德国”(3.2 注12)在20年代末重返世界政治舞台/“Ende der 1920er-Jahre kehrt Deutschland auf die weltpolitische Buehne zurueck”;
e. 他为德国做的努力,并未在国内得到认可,尤其是“右翼党派/die rechten Parteien (4.1.1.5.b),还包括1925年选出的“公开反对民主的/einen erkaerten Feind der Demokratie“ 总统 Paul von Hindenburg /兴登堡(1847—1934,参见4.1.3.1.b.1). 他的努力,反而被认为是为外国列强利益效力 (参见4.2.1.2.b.2)。就这点,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要幸运的多,参见3.1.1.1.b.
o 无论别人如何看, 他并不后退,仍坚守着他的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惜了!
o 某种程度上, 他也算是“孤勇者”!
4.3.2.2. 可惜, 1929年, 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在外交部长的任期上因病去世。内阁决定为其举行国葬/ Staatsbegräbnis。
a. “Seit 1888 nach dem Tod Wilhelm I. hatte es in Berlin keine so große Veranstaltung dieser Art mehr gegeben。“
自1888年德皇威廉一世/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在位)去世后, 柏林从未办过如此规格的活动。
b. 人在做,天在看。他为“德国”所做的努力, 赢得了认可,尊重。
c. 他的离世, 对“德国”来说, 不仅是个损失/Verlust, 还是不幸/Unglueck.
d. 在“德国”历史上,我个人以为,他应当算是对“德国”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惜, 英年早逝,弱化了其影响力; 也为希特勒/Hilter(1889-1945)的上台,减少了“阻力”。
o 他去世后没有多少时间, 他的对手(希特勒/Hilter)“击败”了“共和国“,给“德国”, 也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o 1933年2月27日,Der Reichstagsbrand/国会纵火案,德国历史上的“纳粹德国/Nazi-Deutschland (1933-1945)”时期开始。
4.3.2.3. 通过手头的资料, 我对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人品还是很赞赏的。他身上有我欣赏的人的品质:
a. 理性;
b. 隐忍;
c. 务实;
d. 坚守自己的底线和价值观。
e. 还有很好的辩才。
4.3.3. 经济复苏/Wirtschaftsaufschwung,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在改善。
4.3.3.1. 开始有了大型的集团公司,如Daimler-Benz AG。
除了蓝领工人/die Arbeiter 之外, 也出现了新的阶层,即白领/die Angestellten。
4.3.3.2. 现代消费, 是魏玛共和国“黄金二十年代/ die goldenen 20er Jahre”的一个标志。
4.3.3.3. 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大众文化)也是当时的一个标志。
a. “德国”的著名文学家代表,
a.1. Thomas Mann (1875—1955),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喜欢他的【Tod in Venedig/威尼斯之死】;
a.2. 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戏剧学家Bertolt Brecht ( 1898-1956),其中包括和中国相关的【四川来的好女人】。
a.3. Franz Kafka (1883-1924), 也是这个时候被人熟知。尽管不是“德国人”, 但是是德语作家/der deutschsprachige Schriftsteller。同样的,还有
o Stefan Zweig (1881-1942);
o 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
a.4. 而我最爱的德语作家, Hermann Hesse (1877-1962)在这个阶段, 也已发布了
o 【德米安/Demian】(1919).(而且, Hermann Hesse 在书中已经预示了“二战”的爆发。感叹于作家的洞察力。)
o 【悉达多/ Siddhartha】(1922);
o 【荒原狼/Steppenwolf】(1927);
a.5. 感谢自己, 年轻时花工夫学了德语,让我可以用德语感受这些作品。对我个人的成长, 还是非常大的。
b. 这个时候, 也是哲学家Martin Heidegger(1889 -1976)完成【Sein und Zeit/存在和时间】(1926)。
o 他的老师就是Edmund Husserl(1859-1938);
o 他的同事,有提出“轴心时代/Achsenzeit”理论的 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 一个来自Haidelberg (3.4.8.4.a), 同时也是Max Weber (3.4.8.4)的追随者;
o 他的一个著名学生, 是 提出“平庸之恶/ der Banalitaet des Boesen „ (banality of evil) “的Hannah Arendt /汉娜 阿伦特(1906—1975).
c. 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er Schule(诞生于1924)
c.1. Als Frankfurter Schule wird eine Gruppe von Philosophen und Wissenschaftlern verschiedener Disziplinen bezeichnet, die an die Theorien von Hegel , Marx und Freud anknüpfte und deren Zentrum das 1924 in Frankfurt am Main eröffnete Institut fuer Sozialforschung war. Sie werden auch als Vertreter der dort begründeten Kritischen Theorie begriffen.(【Lexikon】)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一群来自不同学科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遵循黑格尔、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其中心是1924 年成立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Johann Wolfgang Goethe -Universitaet /歌德大学)的 “社会研究所“。他们也被理解为在那里建立的”批判理论“的代表。
c.2. Die Bezeichnung Kritische Theorie geht auf den Titel des programmatischen Aufsatzes Traditionelle und kritische Theorie von Max Horkheimer aus dem Jahre 1937 zurück. Als Hauptwerk der Schule gilt das von Horkheimer und Theodor W. Adorno 1944 bis 1947 gemeinsam verfasste Buch 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 dessen Essaycharakter sie mit dem zurückhaltenden Untertitel Philosophische Fragmente bezeichneten. (【Lexikon】)
“批判理论”一词可以追溯到 1937 年 Max Horkheimer 的纲领性论文【传统与批判理论】的标题。该学派的主要著作是Max Horkheimer和 Theodor W. Adorno于 1944 年至 1947 年间合着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他们以保留的副标题“哲学碎片”描述了他们的论文风格。
c.3. Das Institut wurde 1933 durch die Nationalsozialisten gewaltsam geschlossen, und die Mitglieder entschieden sich dazu, Deutschland zu verlassen. (【Lexikon】)
该研究所于 1933 年被纳粹强行关闭,成员决定离开德国。
o 多数成员有犹太血统。
4.3.3.4. 不管怎样, 社会是在进步,民主开始落地, 连妇女都开始有选举权。
a. 但是,在社会中最有权势的机构里, 以及一些重要机构的中上层,很大程度还是延续了1918 年之前的“德意志帝国”体制。
4.4. 魏玛共和国第三阶段(1930-1933),进入“大萧条/Wirtschaftskriese”时代。
4.4.1. 1929年 10 月,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Finanzkrise。
4.4.1.1. 给德国的影响就是, 美国的贷款停止了(参见4.3.1.1);并且美国银行还要求偿还短期贷款。 德国经济因此受到剧烈冲击。德国经济萧条,就业率下降, 出现破产潮/Konkurs。
4.4.1.2. 百姓生活贫穷,也很绝望,即使是“gut ausgebildete und fleissige Leute sind chancenlos./ 训练有素且工作努力的人, 也没有机会。“。(这里也包括是政府为摆脱“战争赔款”的刻意努力。)
a. 不得不说,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德国”人,是多么不幸,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a.1. 经历全面战争 , 即“第一次世界大战/der erste Weltkrieg(1914-1918)“;
a.2. 通货膨胀, 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1922-1923)“.
a.3. 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Wirtschaftskrise/Great Depression(1930-1933)。
4.4.1.3. 当然, 德国也终于实现了摆脱“战争赔款/Reparationen” (参见3.4.8.2.b)的目标。
o 至于“军事力量的限制”,其实德国一直在“阳奉阴违”。
4.4.1.4. 德国的经济危机/ Wirtschaftskrise, 也演变为政治制度的危机/die politische Krise。
a. „国民议会“也四分五裂, 无法运转。
b. 于是, 总统Paul von Hindenburg /兴登堡(1847-1934,总统任期1925-1934)启动【Weimarer Verfassung /魏玛宪法-1919】(参见4.1.2)赋予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 (这个其实是俾斯麦的“缺口理论/die Lueckentheorie 的成文化, 参见3.1.1.1.a.1.3),允许总理(布吕宁/Heinrich Brüning,1885—1970,总理任期:1930-1932,是魏玛共和国总理任期最长的一个)依政令治国。其本质就是处于总统的“独裁统治”之下。又一次开“倒车”了。
b.1. 某种意义上说, 总统Paul von Hindenburg /兴登堡(1847-1934,总统任期1925-1934)并不是民主的积极支持者,相反,他是“保守派/Konservativ”(参见4.1.3.1.b)。
b.2. 独裁的出现, 不是政权被颠覆,而是民主政治难以为继。
o 不得不感叹, 民主政治是需要学习过程的!不是给你民主, 就一定会被使用的。
b.3. “魏玛共和国”此时,在希特勒/Hilter(1889-1945)上台前, 是徒有“共和”虚名, 任何与“共和国”相关的意义都荡然无存。
c. 德国人对“魏玛体制”(即共和体制/Republik)极不信任。“纳粹党人/NSDAP (4.1.1.5.a)开始伺机而动了。
c.1. 反对“共和/Republik”的声音开始起来了。
o „共和“背后, 其实就是”民主/Demokratie.”
c.2. 忽然,意识到, 民主, 其实不是空洞的口号, 需要有能力去驾驭, 去落地。而做到这些, 需要民主的主体,受过启蒙,受过训练, 才会正确使用的。
4.4.1.5. 陷入贫困的德国百姓,成群地偏向了希特勒/Hilter(1889-1945)。
a. “民族主义/Nationalismus”又复苏了。
b. 纳粹党/NSDAP (4.1.1.5.a)以前所未有的方式, 宣扬民族主义, 民族自豪感, 和民族仇恨心。
b.1. 1932年, 纳粹党/NSDAP (4.1.1.5.a)在自由选举中, 成为“德国”的最大党。
c. “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后, 百姓渴望一个强有力且精明的领袖,来建立秩序(“一战“后, 混乱、不稳定的时间太长了),安稳生活。
o 老百姓都渴望岁月静好!
4.4.2. 希特勒/Hilter(1889-1945)上位
4.4.2.1. 1933年1月30日,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总统Paul von Hindenburg /兴登堡(1847-1934,总统任期1925-1934)任命希特勒/Hitler为总理。 魏玛共和国就此终结。
a. 有一点需要说明, 无论希特勒/Hilter(1889-1945)本人如何魅力难挡, 无论“魏玛共和国”末期如何局势不堪,纳粹党/NSDAP (4.1.1.5.a)在民主条件下,如果没有掌权的保守派、以及军队、大部分中产阶级的支持(他们都是偏右的,4.1.1.5.b),是不可能上台的(总统Paul von Hindenburg/兴登堡从来就没有看上希特勒)。
b. 纳粹党/NSDAP (4.1.1.5.a)掌权,是倒退,颠覆了1918-1919 革命的成果。【魏玛宪法/die Weimarer Verfassung -1919】(4.1.2)遭到了实质上的“废止”。
c. 纳粹党/NSDAP (4.1.1.5.a)掌权, 对谋划并接受希特勒/Hilter(1889-1945)总理任命的“保守派/Konservativ”(4.1.1.5.b)来说, 也是一场革命。
c.1. 完全背离一般意义的保守,也背离了自由主义思想, “右”得更甚。
c.2. 魏玛民主的“公民权观念”被“种族国家和社会”取代了。“民族主义/ Nationalismus”达到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