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过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20条具体举措,设计了27个评估指标,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全国正在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提升患者体验活动,正是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生动体现。本报开设“提升患者体验在行动”专版,选取有创新思路、先行先试、成效显著的省(区、市)和医疗机构,集中报道这些地区和机构的好想法、好做法、好办法。
“绿色用药”引领药学管理创新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
徐小平
作为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借鉴国际医院管理经验、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使命,融合“香港质量+深圳效率”,首创绿色医疗改革。
能吃药不打针
能拆零不整发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2012年,医院成立之初,就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禁止门、急诊药房发放各类静脉注射制剂,临床药师根据合理用药原则,梳理药品清单并配备安全有效的可替代静脉输液的口服药物。经过探索实践,医院“绿色用药”理念逐步获得认可。2016年7月1日,广东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均逐步取消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医院严格执行药品拆零发放制度,并为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调配发药服务。坚持药品拆零发放,特别是抗菌药物,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数量给患者配药;住院药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单剂量(片剂、针剂)、独立包装的药品调配服务,防止患者随意、过量用药。
此外,药学部还与临床科室合作,制定临床用药指南及药品管理制度,充分保障患者安全用药。2022年,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仅为3.79%,药占比为19.60%,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精准用药
确保用药安全
医院借鉴国际临床药师的实践模式,派临床药师进驻病区,开展精准用药。对新入院患者,药师通过采集患者既往用药信息,了解患者用药习惯,干预用药相关事项。药师在病区实时审核药方,以循证药学为原则,主导药物治疗,并开展药物使用评估与监测。药师参与病区实行的“三级医生查房制度”,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在心脏病重症监护病房(CCU) 和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试行前置审方,并使用智能药柜有效管理备用药品。临床医生、临床药师联合用药,实现了“1+1>2”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提高药事服务效率,提升用药品质。医院引入先进的药品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提高药品调配效率和准确率。门诊西药房配置3套全自动发药机,住院药房配置2台单剂量口服药品自动分包机和1台自动核对机;中药房配置最新的智能配方颗粒调配系统,大大提高了调配效率,并已开展门诊药品(中药代煎,中药饮片等)寄递服务,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2014年,医院获批成为深圳市第一家开展药物集中调配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优化管理模式,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要求,为病人提供普通静脉药物、肠外营养液、抗菌药物及细胞毒性药物的集中配置,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试点“港澳药械通”
经验不断辐射
在我国,有个别临床所需的药品在香港或国际上已被医疗界认可并广泛使用,但由于尚未在国家药监局注册或已注册但未在境内上市,导致内地患者暂时无法使用。为保障临床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医院率先向深圳市、广东省及国家相关部门提请从境外采购少量临床急需药品,并于2015年首次获批到货。
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以港大深圳医院为试点,引入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器械,该政策又被称为“港澳药械通”。医院创新构建实施路径和风险管控体系,建立了药械院内遴选、项目申报、订单采购、进口通关、临床使用、随访监测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等全流程循环管理模式。
2021年8月,另外4家医疗机构加入“港澳药械通”试点,广东省药监局指定港大深圳医院为“港澳药械通”培训基地。医院通过专场培训或专项调研的方式,传授规范化管理经验。2023年2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新增14家试点机构。至此,广东省共有19家医疗机构实施“港澳药械通”政策,对促进大湾区医疗融合、同质化、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谢文博 姜天一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