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6:养老靠自己,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读书投资大脑,思维改变人生。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老牟的读书圈。昨天我们说到了,相比于现在的老年人,日本中年人的问题更大,他们可能没办法享受年金和养老金,一旦工作有什么闪失,将不可避免的遭遇中年危机。因为工资收入,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收入途径。而且他们也同样缺乏投资理财技巧,总是想着把钱存银行是不可能养老的。所以除了学会投资,日本中年人已经别无选择。他们必须马上学习投资理财,为自己创造现金流收入。
在美国和欧洲,大多数家庭会把存款进行投资,而并非储蓄。有的甚至就投在了自己所在的公司或者所在的行业。还有更多的人通过资产管理公司,配置全市场指数。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但日本人却很例外,他们甘愿把钱放在银行。投资的意愿十分淡薄。日本政府觉得,哪怕像中国人一样,热衷买房子都是好的,但是日本人却什么也不干。哪怕存款利率已经接近于0,也要让钱这么闲着。这让日本的楼市,股市,债市,风险投资,长期缺乏资金支持。所以这些显得格外的平淡。
日本人勤劳致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他们只想靠劳动攒钱,而从没想过投资赚钱,即便日元有巨大的贬值风险,他们也无动于衷。其实我们这里也是一样的,稍微上点岁数的人,也是只相信银行的,从来没想过用钱去赚钱,甚至都弄不明白通胀是个啥东西。所以这个确实很难办,之前洗脑洗得太用力了,现在想洗回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日本,上班族干个兼职,其实没有那么难,利用业余时间和周末其实可以发展一定的事业,企业也并不怎么禁止。作者鼓励大家把自己的副业搞起来,但不要上来就辞职创业,为了创业而创业,上来就背水一战,通常都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业余时间,休息时间,先把你要做的事,做出个样子来。这样起码你还有份收入养活你自己。当你看到了确定性机会,简直就是白捡钱的机会时,再去辞职创业。
很多人一想到搞副业,就是去投资经营公寓,商品,要不就倒腾点货赚差价,总之就是要先投入一大笔钱,然后再赚钱。这其实也是不明智的,副业有时候未必需要你付出多少资本。依靠已有的资产来赚钱,这才是最佳的选择。比如你有车,可以跑个滴滴贴补家用,有设计的专业,可以在网上接一些活。这些都不用支出。就像我们在大学里那样,大学生去当家教的最多,也可以赚到不少生活费。这种技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工作之后就全都丢失了。
另外,在日本其实人口逐渐老龄化,少子化,人越来越少,空房越来越多,这些房屋,其实改造一下都可以变成民宿酒店。用于招待旅游的人,虽然日本人不怎么旅游,但是中国人去的可不少,有些人已经不再住酒店,而是选择生活更加方便的民宿,当作差旅必备。作者说,他认识一个朋友,就靠把自己的房子放在airbnb上,经营民宿,每月能有90万日元的收入,他雇了一个宝洁一个月支付30万日元的成本,每月净赚60万日元,相当于4万人民币。他的朋友虽然已经退休,但收入要比很多在职的打工族还要多。完全过上了衣食无忧,财务自由的生活。
所以大家应该努力开动脑筋,看看有哪些闲置的资源,然后把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多创造一份收入出来。另外,作者还说,大家应该努力的学习,在工作之外,多掌握一些技巧。这样也会为我们带来不少新机会。有些人就是干兼职,干着干着走上自我创业之路的。也有的运营,总是跟产品经理开会,甚至总帮别人完成工作,最后转向了产品经理岗位。成功跳槽。
其实年轻人就应该多干一点,没有什么吃亏不吃亏。能学到东西,你就赚大发了。所以这就是格局,你老计较眼前的仨瓜俩枣,总觉得多干活就是傻缺,总是耍小聪明,最后你也一定不会成长,最好的结局就是在现有的水平上混吃等死。反倒是那些勤劳好学,爱思考,眼光长远的人,最后都走向了成功。
现在的人才都是复合型的,你单会一个技能是没有用的,多种技能组合在一起,你才是人才,比如你只会玩游戏,是没什么用的,你得玩到顶级水平才能加入战队,但是如果你还会讲笑话,又很会唱歌,人长得也不难看,也许你就有当游戏主播的潜质。所以学历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技能,而比技能更重要的是组合技能。所以千万别怕辛苦,多付出,多流汗,多学习,艺多不压身。未来还真说不好哪块云彩有雨。还比如老齐,以前就是写点财经日记,没想到10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把文笔练出来了。有些技能,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但你熟能生巧后,就会产生完全失控的附加值。比如送快递,看起来是体力劳动,但是有些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劳动,对他服务的几个小区情况了如指掌,后来自己做起了社群电商,专门帮着几个小区的居民采购一些东西。收入也已经相当可观。
边工作边发展副业的好处就是,你会比别人多增加很多的见识。即使不创业,这些见识反过来也会对你的工作,你的未来职业规划起到很有益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积极工作的人,在几年后,总要比那些被动工作下班就回家的人,更有出息。
作者说不要把退休想象的很美好,实际上退休很可能很无聊,现在虽然累成狗,但到时候可能会闲得蛋疼,实在不知道该干点什么打发时光。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副业也是很有价值的。否则你只能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看就是几十年。没有欲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你甚至会觉得度日如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平时工作特别忙,但是真的闲下来了,要比忙碌难受百倍,无所事事的日子顶多过一个月,然后就基本受不了了。你会感觉活得没有盼头。所以必须要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这些事要是能赚点钱就更好了。这也是很多人,其实已经财富自由了,但是仍然不肯回归家庭的原因,每天无所事事,活得没有希望,是他们接受不了的。
作者也是如此,50岁之前他在麦肯锡拼命的工作,在衣食无忧之后,准备从政但是失败了,后来就埋头于教育工作,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让他自己很快乐。
最后作者说了一下如何应对恶性通胀,他说日本将28万亿日元写入了刺激计划,这导致世界其他的投资者,狂抛日本国债。最终可能会引发恶性通胀,日本人的钱都在银行里,最后很可能变成一张废纸。到时候银行可能会被紧急关闭,你的钱全都取不出来了。又或者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大幅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他说应该取出一部分现金放在身边。反正现在存款也没什么利息。另外,尽可能把财产多元化,美元,澳元,人民币,欧元,黄金都拿一点。这样通胀就伤害不到你了。还有买入股票,在通胀初期具有很好的防御作用。当然最好的投资,还是自己,增加技能,你随时随地能够找到工作,这才是对通胀最好的应对。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大前研一这本书点出了日本社会的问题所在,低欲望不消费确实让日本经济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作者给出的大部分解决办法其实可行性并不强,不可能打消老年人不消费的顾虑,也不太可能让社会状况扭转。或许日本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开放移民。跟美国学习移民政策,方可化解人口危机,也许中国未来也必然如此。不开放移民的国家,人口周期根本躲不过去。人口红利一旦转成人口负担,一定会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衰退可能就是趋势性的。人口老去了,没了消费力,那么就会发生持续的产能过剩,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生产其实不是问题,问题就是消费,东西生产出来没人用。你整个的经济链条就转不动。然后就是通缩,形成流动性黑洞。印出来那么多钱,就是反应不在经济上,没有了消费的欲望,发多少钱,最后也都当成存款沉淀了下来。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课题。我们大概还有20年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就会面临严重老龄化的威胁。对于个人来说,这里面有危机,更有机会。书中提到的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深思。
或许十年后我们面临的挑战比日本更大,老龄化很可怕,他会让经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日本老人是有钱不花,而中国老人因为子女的房子问题,六个钱包基本洗劫一空,已经没钱了,那么20年后,我们进入日本一样的老龄社会后,会怎么样呢?这个十分不确定。日本出问题的时候,至少已经是发达国家了,90年代他的人均GDP就跟我们现在差不多了,而我们刚刚达到1万美元,只相当于日本1984年的水平,所以日本还有老本可以吃,以至于他失去30年,经济也依旧很发达,国民也依旧很富有,而我们现在显然还不具备吃老本的条件。
日本的年功序列,给大家铁饭碗,让大家都太追求安逸了,甚至连炫富的动力都没有,大家年龄一样,赚的也就都差不多,这种意识对消费形成巨大的打击。让整个日本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福利院。这一点我们的大环境就好多了,人人都是想创业,都是想赚大钱的。所以必须要鼓励创新创业,鼓励内循环,扩大消费市场,还要防止资产泡沫破裂
我们还有太多的年轻人等着发财,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年轻人这份热情。别让房子这个资产泡沫,把他们炸伤了。而且我们离老龄化社会,也已经越来越近,未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留给我们奋斗的时间其实也就还有20年,这20年必须要积攒出足够的家底才行。
资产泡沫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不光体现在资产缩水上,他还会诛心,日本的分水岭其实就是90年代的楼市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制造就走下神坛,还错过了整个的互联网高科技时代。也失去了创新创业的动力。明天我们就找一本书具体讲讲日本90年代的资产泡沫,叫做泡沫经济学。咱们明天见!
如果你喜欢老牟的读书圈。就帮老牟多多转发吧!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学习知识。微信添加老牟的读书圈,每天读书半小时,让您轻松获得成长!
低欲望社会5:如何解决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