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朱熹来过,弘一住过,这座不足10亩的小公园,知道的人越来越少
2020-10-17 15:10  浏览:586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小山丛竹

“小山丛竹”

这个光是名字就让人追慕神往的地方

不知情的人往往视它为一座小公园

方圆不过七八亩

亭台掩映,绿荫环绕

而熟知泉州故实的人

不二祠、过化亭、晚晴室

每一个字眼的背后都意味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设身其间,常心有戚戚,思绪万千





小山丛竹,就藏在鲤城模范巷,原址是泉州一中和外国语学生以前避之不及的泉州三院(精神病院)。



往前一千年,它原为一间民间书院。与泉山书院、石井书院、欧阳书院并称"四大书院"。边上建有祭祀唐代进士欧阳詹的不二祠。

南宋时,朱熹在泉州做官,因景仰欧阳詹,在不二祠“种竹建亭,讲学其中”,并题“小山丛竹”以为亭额。书院也因此取名“小山丛竹书院”。


“五尺之丘”因“一朱而贵”,小山丛竹因着朱熹的名望,经历宋元明清四朝,依然备受文人墨客的追随与喜爱。



1925年,小山丛竹改为温陵养老院,叶青眼居士任院长。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受邀多次入住,并在晚晴室内安详西逝。



文化

○ 小山丛竹坊

小山丛竹坊宽3.75米,高3.7米,抬匾式,花岗岩立柱。辉绿岩坊额正面刻有朱熹行楷墨迹“小山丛竹”。


据记载,朱熹题刻“ 小山丛竹”的原石已经丢失,现存石刻是集朱熹的书刻遗迹,重新篆刻而成。



○ 不二祠

所谓“不二”,有专心不二的意思;也指欧阳詹与韩愈同登龙虎榜,是福建首个登进士第,堪称独一无二的说法。因此,后人将欧阳詹的祠堂尊称为“不二祠”。



原先的不二祠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 “不二”木匾亦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

重修后的不二祠,墙面是闽南传统的红砖,出砖入石;庭前绿树掩映,小草茵茵;屋侧还立有新近发现的明嘉靖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一方。

XIAOSHANCONGZHU

小山丛竹



“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 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自欧阳詹中进士后,福建文人锐意进取,积极参与科举,儒学风气由此振兴。


○ 晚晴室

晚清室位于小山丛竹的中部,有三个房间 。屋前有长廊,以及一方井。

这乍看平平无奇的红瓦厢房,因着是弘一法师的圆寂之所,无数学者及信众追慕而来。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作为20世纪僧俗两界闻名的大师,弘一法师独爱夕阳,自号晚晴老人,其居室也因此得名。1942年10月10日,弘一大师在晚晴室里留下他最后的遗墨“悲欣交集”,并于三日后,安详圆寂。



○ 过化亭

明嘉靖年间,泉州通判陈尧典在不二祠东北高台上建“过化亭”,刻朱子像及像赞,以此感念朱子“过化”之功。


过化亭毁后复建,亭子的样式参照旧照片恢复设计,亭台高立,四面透风,哪怕夏日炎炎亦十分清爽~

弘一法师住此期间,曾应叶青眼居士之邀,补题过化亭,称“何莫非胜缘耶!”


GUOHUATING

过化亭



△ 弘一法师与友人曾在过化亭前合影

○ 诚正堂

1695年,通判徐之霖重建“过化亭”,后在亭左建“诚正堂”充作讲堂;十六年过,知府刘侃又修,名“小山丛竹书院”。清末废去科举,书院亦废除。





新近复修后的诚正堂,大殿加上连廊建筑面积达252平方米。周边绿植环绕,绿竹、芭蕉、石榴、紫薇,还有高大的龙眼树,硕果累累…坐在廊檐下,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




公园

古时小山丛竹绿树掩映,环境幽雅。

而今,在多方努力下,小山丛竹内4栋建筑、2座纪念亭和晚晴室的修缮已完工。院内翠竹环绕、古木参天,十分宜人。


GUOHUATING

过化亭



还有各色花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红的紫的零星点缀在绿意之中,清风一来,浅浅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



游人不多,这里独享一份静谧。健身快走的阿伯、嬉笑疯跑的孩童、静坐小憩的姑娘…小山丛竹虽小,来这的人却也各得其所。


GUOHUATING

过化亭



于周边居民而言,这里是家门口的公园;于慕名而来的人,行走在小山丛竹,这片记下厚实沉重历史文脉的土地,思接千古,又是另一层文化递传的因缘。





● 小山丛竹 ●

地点

泉州市鲤城区模范巷86号


发布人:7aeb****    IP:223.213.0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