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冷!这几天,气温下降加上大风使“冷”成了人们口中的热词。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这轮寒潮天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局地气温下降12摄氏度至17摄氏度,创立冬后新低。降温、大风、降雪、冻雨等极端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尤其影响着不少坚守工作岗位的户外劳动者,他们的健康保护该“升温”了。
衣食住行是户外劳动者感受最直接的地方,从这些方面做好一件件实事、小事,让劳动者暖起来很有必要。比如,有的工厂为工人配备加绒安全帽和冬季工作棉服;有的快递企业为快递员配备御寒衣帽,还为每台车辆加装电热手把和把套;有的地方为工人、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提供“驿站”,里面有电暖气或空调,有热饮、热饭、热菜,让他们在那里休息时可以暖暖身子、吃饱肚子、缓解疲劳。
除了衣食住行,科技应用、交流沟通、补贴等方面,也是寒潮下户外劳动者健康保护的着力点。比如,某电力公司逐步以无人机固定机巢和自主巡检代替传统人工巡视,在护航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同时,极大缩短劳动者低温天气下户外作业的时间,降低其安全风险;有的工地定期召开工友生活会,了解工人在生活上的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此前,吉林省人社厅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发布全省高温和低温津贴标准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安排与之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从事低温户外作业,且连续作业4小时以上(含4小时)的,应向劳动者发放低温津贴。这些措施都能让户外劳动者在寒潮下工作暖身更暖心,值得借鉴。
更应看到的是,寒潮下劳动者健康保护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障也需与时俱进。目前,网约车、快递与外卖配送、即时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日益增多,部分新就业形态工作时效要求较高、负荷较大,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与过去相比,劳动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突出。
这意味着,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撑起大伞,应在关注重点人群、从单纯注重身体健康转向身心健康并重、丰富职业健康保障内涵、研发应用新科技手段、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等方面下功夫。这需要全社会聚暖意、共守护,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更足的引擎。
在这个寒冬里,期待户外劳动者健康保护的“升温”成为职业健康保障越来越有力度的一个注脚。
文:刘也良(媒体人)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