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一生中有两位最重要的“贵人”,一位是推荐他为齐国丞相的鲍叔牙,另一位是不计较被他刺杀之仇,让他为相、辅佐自己的齐桓公。
春秋时期,诸侯关系交错复杂,难以集权。姜子牙的封国齐国,地处偏远,位于胶州半岛(现山东半岛),远离中央政治中心。齐桓公是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齐国的第十五个国君。
管仲为相四十年,对齐国进行系列经济改革,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用实际行动向鲍叔牙和齐桓公证明,他们的眼光没错!
“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管仲是历史上第一个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划分管理的人。管仲认为,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行业,并且让同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有四个好处:一是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二是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三是营造专业氛围,使民众安于本业;四是耳濡目染,传承技艺。管仲提出的“士农工商”没有高低贵贱排序,四种民众在各自的领域均衡发展有效促进社会发展。
“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管仲大开国门,招揽外国商人。提出不收取空车和徒步来的税费。设立专门招待外国商人的宿舍,按照车数,对应提供服务。首开国营色情业,以此吸引外商,并大收其税。临淄居民人数达30万之多,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裕的城市。
“粮价波动,国家掌控”
管仲重视粮食,建立国储粮制度,国家囤积粮食的数量足以控制市场粮价波动,确保丰饥平衡。
制定灵活农业税政策:两年征税一次,大丰年,每年征税百分之十五,中等年,每年征百分之十,下等年,每年征百分之五,如遇饥荒,则免税。
“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管仲看来,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国民收取财物,会让国民不满。他提出“寓税于价”的办法,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不知不觉中纳了税,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具体措施是垄断当时的支柱产业,盐和铁。开放盐池让民间自由生产,国家统一收购,控制盐的产量和价格,实行专卖盐政策。开放冶铁作坊,控制铁器定价权,允许由民间自主经营,增值部分,民商得七成,政府得三成,相当于征收30%所得税。这是后来“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
“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郭沫若对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的经济思想,给出解释:“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
“以商止战”
管仲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他认为,民富不会造反,提出“从其四欲”:让百姓安逸快乐、富足显贵、生存安定、生养繁衍。
与各诸侯国扩大对外贸易,同时,经济强军,拥有三万装备精良的军士,提升威慑力,但管仲鲜少用兵。
“被意识形态‘谋杀’的改革家”
管仲病逝两年后,齐桓公死于宫廷政变,“尊王攘夷”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管仲之道被暴力取代。
儒家经济思想是“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克己仁义”,因管仲与儒家思想有悖,所以管仲思想被后世刻意淹没了。